吃六頓晚餐的貓

張素椿 (讀書會負責人)

《吃六頓晚餐的貓》一書才映入眼裡,就被它以色鉛筆為繪畫材料的
風格吸引。色鉛筆由於在台灣的美術教育體系中缺席,所以不太引人
注意,也不如國外普及。美國有一色鉛筆協會(Colored Pencil Society 
of America,簡稱CPSA),它的會員跨越國界,定期舉辦色鉛筆畫展,
並從展出這種形式、技巧中挑出畫來集結成冊,這些畫集近年台灣也
看得到(書名為the best of Colored Pencil) 。

色鉛筆因為筆觸小,大畫面創作起來費時費力,不甚容易;但不論單
獨或和其他繪畫媒材混合使用,做細緻的描寫與表現倒頗為適合,我
們除了在來台的波隆納插畫展中常見,坊間也不乏這類畫作的圖畫書
。例如:史蒂芬•格梅爾得到凱迪克銀牌獎的《親朋自遠方來》、金
牌獎的《歌舞爺爺》、雷蒙•布力格家喻戶曉的作品《雪人》、以及
唐尼•林賽的《上床囉!》、珍妮•蒂瑟林頓的《班班的地盤》等皆
是。色鉛筆作畫時混色及力道輕重的掌控變化多端,因此印刷時容易
失真,但比較《吃六頓晚餐的貓》英文版與中文版,差異並不大。

《吃六頓晚餐的貓》的畫面上,除了人物和貓兒各種姿態生動、表情
豐富外,要算美麗社區中的花花草草最特出。這些花草枝葉層疊,有
遠近、有焦點,有光影斑駁、亦有林蔭深處的描繪,它們是貓兒穿梭
往來各家的庭院背景,為本書增色不少。

故事是一隻名為席德的貓,牠住在六個房子裡、吃六頓晚餐、有六個
名字、六種「行事風格」、也有六個床可以睡。由於這條街上的鄰居
互相不往來,每家都相信這隻貓是他們養的;直到席德病了,六個主
人分別帶牠去看病,牠也得吃六次藥,被醫生發現才「東窗事發」。

六個主人很生氣,從此每天只給席德吃一頓;可是席德是需要吃六餐
的貓,牠搬到另一條街去,這條街的人彼此熟識,也常交談往來,大
家都知道席德就是這樣子,也沒人在意。

這個簡單有趣的故事,對照出兩條街上居民的兩種態度︰當哲學東街
的成人們怒目圓睜,只允許貓兒吃一餐,隸屬一個主人時,他們便不
如哲學西街的小孩和大人們因為接受貓兒來來往往,反倒大家都擁有
了牠。貓兒有什麼能耐能讓人想餵養牠呢?書中配合圖畫這樣描述:
牠有時神氣活現、頑皮、會撒嬌,有時傻兮兮、兇巴巴、……。愛貓
的人看了定會莞爾。

輯錄自89.12.24中央日報閱讀版